吃的太饱不利于健康
你知道酸味入肝、苦味入心、咸味入肾吗?
你知道什么是春季增辛减酸、温热为主,夏季减苦增辛、清淡为主吗?
你知道晨起一杯凉开水是误区吗?
本书将向你一一解答,让你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虽然过饥过饱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黄帝内经》更侧重于饮食过饱对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吃不饱、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确实不多见了,特别是在城镇居民中,饮食所致疾病多数是过食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多数是撑出来。
哪些疾病与饮食过量有关?
怠惰乏力。摄入食物过多,胃肠道消化食物就会耗费大量的气血,人体其他组织反而会营养不良,很多人都有餐后容易困倦的体验,这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体形肥胖、饮食无度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营养充足的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状态,反而呈现出懒惰、倦怠、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是由于人体气血长期聚集在胃肠道消化食物,人体其他部位的脏腑组织气血供应反而不足。
胃肠疾病。由于不断的、大量的进食,胃肠道负担加重,极易损伤胃肠道,《内经》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饮食超过了自己适合的需要量伤害了肠胃。在临床上由于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病并不少见,如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日久则会导致胃炎、肠炎以及慢性肠道病变。
代谢障碍综合征。饮食中营养过剩,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过多,是一种变相的多食。人体不能充分代谢与利用这些营养,就会变为痰、湿、食等病邪损伤脏腑,发生疾病。《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膏是指油腻的食物,粱是指精美的食物,二者相合表示过食肥美油腻的食物,这不仅可以使人变生疔疮类疾病,而且这种体质容易招致任何疾病。人罹患疾病,如拿着空罐子装东西一样容易。《黄帝内经》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这其中包括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脑中风、肢体痿废、心肺气虚等疾病,均与此类饮食有关。
提前衰老。过多肥甘食物,容易引起的另外一种损伤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及粪便,这些粪便产生的浊气、毒素,会损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加速人体脏器的衰老,面容的损伤。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适度的减少食量,对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谚语说得好:“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美国医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在大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叫长寿基因,这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也就是没有生物学活性,只有在饥饿情况下,这种长寿基因才表达其活性,延长动物的寿命。因此,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长寿。调查资料显示,体形肥胖的老年人要比身体偏瘦者寿命短3~5岁;90岁以上的老人,80%都有节食的习惯。所以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都告诉了我们少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饱食的联想――神经性贪食
我记得早年王朔的电影《顽主》中的女主角曾经出现这种情况,在与其男朋友的恋爱终止之后,先是大哭一场,继而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吃冰淇淋,本来就已经很肥胖的体形也越发“充实”。生活中,多数人在精神极度受挫的情况下表现为厌食、饮食难下的症状。但有的人则表现为贪食的症状,比如在失恋、高考落榜、失业、离婚等生活挫折出现后,用不停地吃东西来缓解当时的痛苦。最后,把自己吃成了大胖子。这是神经性厌食的一种表现,这种神经性厌食常与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相关联。
www.ff70.com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有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中上一层次需求的提出均是以下一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基础的。其中,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了吃饭、穿衣、性欲等各个方面,而“吃”在所有生理需求中又处于中心的地位。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不单是指个体身体上的反应,它和爱、归属感一样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并且这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上层需求满足的质与量。西汉初政治家贾谊就有“仓禀实而知礼节”之说。人只有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人在追求这些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当中遭遇挫折时,他会再次退回到最低层次的生理上的需求,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在人际关系受挫、失恋的时候会选择用“吃”来发泄、缓解心理上的不良反应。这个时候的“吃”不再是源自生理上的“饥饿”感,而是在受挫后心理上的补偿性行为。
另外,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人在咀嚼的过程中,大脑中枢会释放出一种“愉快”的信号,使得个体抑郁、焦虑的心情可以暂时得以缓解。如果个体在受挫后偶尔采用了贪食的方法并且有效缓解了心理上的压力,那么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会逐渐强化这种行为,并使之成为应对压力的惯用方式。
这种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需要与其相关的精神症状结合在一起分析,进行综合治疗才有效果,单纯提醒他进行饮食控制,往往没有效果。
何时少食最适宜?
很多人为了减肥瘦身拼命节食,常常从晨起就不吃饭,这样一来,时常饿得头晕眼花,有气无力,不仅感觉不到身体的健康活力,甚至饿出很多疾病。那到底何时少吃为好呢?古人有句养生口诀,就告诉了我们适当的少食时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
申时即下午3~5点,这实际是建议我们晚饭要少吃或不吃。当然,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什么照明设备,天一黑就早早上床睡觉,所以吃了东西很难消化。我们现在虽然夜生活较长,但晚饭后的工作量、活动量相比白天要少很多,所以,建议晚饭少吃一些。
哪些人更应少吃?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话:“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斗”,是争斗的意思,而“得”是摄入的含义。年少之时,人的性欲旺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很容易沉迷于女色之中,但少年之时,肾气未达到最充盛的时段,所以色欲过度,肾精流失,就会导致体质的衰惫与虚弱,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中年人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心性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情志内伤,都会导致气机郁滞,疾病丛生;老年人则生机衰退,机体代谢能力低下,同时活动减少,所以最怕饮食过多,大量的饮食不仅直接伤及脾胃,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而且摄入的营养不能及时代谢排出体外,反而会变成有害物质大量堆积,成为痰、湿、淤等附着在人体内,加重脏器负担,加快人的衰老。《黄帝内经》中的“年长者求之于腑”,即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及保健的关键,在于保持腑气的通畅,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如果觉得
《吃的太饱不利于健康》饮食常识,健康饮食小常识,饮食小常识,冬季饮食小常识,生活饮食常识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生活常识 - 饮食常识,健康饮食小常识,饮食小常识,冬季饮食小常识,生活饮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