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人气:166次| 12-12
高中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思想】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三个低气压带、死个高气压带、六个风带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 运用地图和地球公转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3. 运用(物理学知识)比热容,分析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 读“东亚季风”图,分析季风的形成。
5. 运用气压带风带性质判断气候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
3. 读世界一月和七月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
4. 利用地理图标叠加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是表示气候特征的方法,读这种图的方法和步骤也需要学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具应用】课件和投影仪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新课引入)唐朝诗人许浑考中进士,做监察御史。他在秋天的傍晚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于是即兴作诗《咸阳城东楼》:“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见通过风可观 察天气的变化。本节课将学习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 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引入】 “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 二、三圈环流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6—38,思考三个问题:
1).做了什么假设?
2).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的因素?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备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正,强调三圈环流的形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听。教师边板书,边讲解)
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学生讨论回答】略。
投影仪打出图片教材图2.9
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 成单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师问:同学们说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略。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请看教材图2.10。

【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
第二步假设:①地球自转 ②地表均一 ③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师生互动 (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师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生答:南风。
师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生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师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
生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师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
生答:小。(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 略为零)。
师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生答:西风。
师问:回答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北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生答:不能。
师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生答:下沉。
师问:对。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生答:升高。
师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www.ff70.com 生答: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师问:非常正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
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备注:然后让学生画图体会。中、高纬环流的形成由指导优生为学生们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略)
师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
生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板书】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备注: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
师问:请考虑在纬度0度、北纬30度、 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并找一位同学将高低压各称标在示意图上)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 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记忆方法是:气压带高 低相间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 这里高压与低压的成因并不相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师问: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 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
【总结】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记忆方法是:风带东西相间分布--东、西、东(信)、(信)东西、东。
三个低气压带、四个高气压带、六个风带。
第三步假设:①地球自转 ②地表均一 ③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师问:请同学们读课本P35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生答: 略。
【教师总结】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课堂练习】做游戏,方法如下: 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教师提问,各组按要求回答,限时三秒,回答正确则为小组加一分,累计分多的小组为胜。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复习小测 请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90°N
60°N

30°N
0

30°S
60°S

90°S
教师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在我们假设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但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均匀,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状况复杂的多。
复习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展示ppt图片


板书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气压高低变化
指导学生完成P36的活动题,读图分析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分析图2.12中a图中大陆气温、气压,空气柱内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
让学生自己得出“会在副极地大陆上形成高压” 空气的垂直下沉的结论。
分析b图 得出“会在副热带大陆上形成低压” 空气的垂直上升 的结论。
【结论】 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
【思考】结合P37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

生答: 略。
板书 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呢?
生答: 略。
【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认识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
板书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我们再来看风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打乱了原来的气压带分布的格局,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我们来阅读P38“东亚季风图”,对照大气环流示意图,你们发现东南亚和东亚在 两幅图(季风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板书 4.季风环流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由 代表发言】东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风,1月份吹西北风打乱了原来的风带格局。 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南季风。 东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季风。


www.ff70.com 【教师总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风季风。
【思考】请同学们以后注意观察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果你在东部季风区的话,你能说出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吗?
【课堂练习】
(3)对比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风 风 风 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成因 。 、 。
性质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 部、朝鲜半岛、日本 半岛、 半岛、我国西南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那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 第三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引导看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39图2.10、2.11、2.16、和2.17活动,思考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分别是什么?
生答:略。


 

【教师总结】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分布举例
热带雨林气  候 南 北 纬 10°之 间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和分布、东亚季风,简要说明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思考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补充材料1 主要气候类型比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 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温带季风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
温带海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寒带大陆 北极圈附近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寒长暖短
寒带 苔原带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 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补充材料2 气候类型的简易判别
气候类型的判别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虽然杂志中有不少这方面方法的论述,但学生很难掌握,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的方法作一介绍,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正。
第一步:判别南北半球
方法:据温度曲线(或数字)七月气温高(低);一月气温低(高)为北(南)半球
第二步:若为北(南)半球,观察一(七)月份的平均气温t
当t≥15℃时 热带雨林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多
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3个月
热带草原气候 ≥200毫米的月份 < 3个 月
热带沙漠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各月降水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当0℃≤t≤15℃时 地中海气候 量不均匀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降水量较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2个月
当t<0℃时 温带大陆性气候 ≥l00mm的月份 < 2个月
极地气候 各月气温均很低

【课堂练习】 据下表数字,判别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利用上述方法)
地点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A 气温 6.9 7.9 10.6 13.7 18 21.8 24.7 24.4 21.2 16.5 11.7 8.2 15.5
降水 79 77 77 72 61 44 18 25 65 132 122 107 882
B 气温 -13 -10 -3.4 4.4 9.3 13.5 17.5 20.1 16.4 9.4 -l -11 4.2
降水 10.5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739
C 气温 24 24 26 28 29 28 27 27 27 27 27 25 26
降水 3 3 3 3 30 465 617 351 267 56 10 3 1793
D 气温 3.1 3.8 7.2 10.3 14 17.1 19 18.5 15.9 11.1 6.8 4.1 l0.9
降水 54 43 32 38 52 50 55 62 51 49 50 49 585

答案: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提示:以B为例,第一步:根据一月 份气温低于七月份气温可以判别是北半球
第二步:观察一月份平均气温t=—13℃,属于t<O℃的行列,故为温带季
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三种中的一种;再观察各月气温并非都很低,可排除极地气候;到底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呢?再看月降水量≥lOOmm的月份,得知为3个月(7、8、9三月),据判别方法知其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如果觉得《高中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地理教学设计 -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教学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高中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