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三历史教学设计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六)──古代中国的农业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六)──古代中国的农业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高三历史教学设计|人气:614次| 12-21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六)──古代中国的农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战国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辽宋夏金 元明清
          生产工具 改进       1.传说神农氏“制耒耜。 2.原始农业主要使用石斧、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1.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等。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春秋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战国使用铁器和牛耕。 2.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 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1.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1)更加轻便灵活。 (2)增设了犁评,便于调节翻耕深浅。 (3)能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2.唐朝出现了筒车。    
耕作技术发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精耕细作 1.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木、石制的农具。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西汉时还发展起来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犁耕趋于完善。    
    水利设施 完善     1.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等。 2.西汉时陆续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三国曹魏:改制翻车。     隋朝开凿大运河   北宋王安石变法兴修水利一万多处。  
                  小农经济 形成   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土地制度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 (2)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①封建土地国有制(实质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均田制 ──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   1.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土地的所有权属于王,由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2.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开垦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在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实物税。还有鲁国实行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宣布“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北魏孝文帝485年,颁布均田令,政府将掌握的无主荒地进行分配。                 唐初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古代农业 发展表现 1.工具的改进。 2.水利的兴修。 3.耕作技术的进步。 4.土地开垦的增多。 5.种植面积的扩大。 6.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7.粮食产量的提高。
  古代农业 发展特点 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 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古代农业 发展原因 1.政治:(1)统一或局部统一,或社会安定的局面(南方);(2)中央集权制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战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商鞅变法)或调整: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如唐太宗)或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经济:(1)重农抑商;(2)生产工具的进步;(3)水利的兴修;(4)耕作技术的进步。 3.民族间的交流。 4.中外的交流 5.人民的辛勤劳动


www.ff70.com

  【高考练兵】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用骨、石等材料制成的耒、耜等     B.用青铜制成的耒、耜等   C.用铁制成的耒、耜等               D.用铁制成的犁、锄、耙等   2.从骨质和石质的耒耜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其实质是(  )   A.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B.农业实现了精耕细作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3.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   A.使用木耒、骨耜等生产工具      B.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耕作方式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曲辕犁的发明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出现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   6.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人力操作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    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8.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是(  )   A.精耕细作                         B.粗放耕作    C.选择耕作                         D.计划耕作   10.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   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   ④翻车、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1.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代           D.唐代   1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13.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庄园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www.ff70.com   C.市场经济产生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14.小农经济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   A.男耕女织              B.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对封建国家的依赖性强        D.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1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造成小农经济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               B.自给自足   C.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         D.刀耕火种   17.小农经济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耕与织相结合的特点   C.产品不以交换为主,减少了市场的风险   D.政府的鼓励和保护   18.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9.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③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 ④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⑤农产品贸易发达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B 6.C 7.C 8.B 9.A 10.D 11.D 12.B 13.B 14.A 15.B 16.C 17.B 18.C 19.D 20.C   21.(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2)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是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如果觉得《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六)──古代中国的农业》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三历史教学设计,高三历史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高考历史 中国 农业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六)──古代中国的农业,高三历史教学设计,高三历史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