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人气:653次| 12-21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3.1881年12月的《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从此段史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近代中国最早在上海出现了有线电报   B.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C.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资金上的帮助   D.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支持   4.2009年8月24日,千龙网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期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包括   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 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五四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36~1937年,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是最早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   B.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近代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C.两门子公司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中国是西门子公司在欧洲以外的最大市场   6.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7.下列有关右图中的我国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孙中山设计而成的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西式服饰         D.出现于20世纪初期   8.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真实地反映了旧上海市民生活在低矮的阁楼、破旧的里弄的情形。而如今上海到处是高楼林立,洋溢着现代化都市的气息。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上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上海建筑业发达   C.上海政府领导有方                 D.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9.某地市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                           B.基因工程


www.ff70.com   C.菜篮子工程                       D.安居工程   10.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垄断主义企业,并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能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人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根据上述材料,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①垄断企业维持高价    ②收入分配不均    ③证券市场投机盛行    ④经济运行失调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某同学搜集到一张上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工厂主的照片,你认为当时双方的话题主要涉及   A.扩大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原料      B.调整工业生产,复兴全国工业   C.恢复自由放任,提高工厂主积极性   D.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12.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13.撒切尔夫人步入政坛时,“英国病”(在20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这一沉疴正在日益严重地缠绕英国。她抱着振兴英国的决心走进了唐宁街10号。为治愈“英国病”,她为英国开出的处方是   A.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积极推行非国有化政策   C.实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D.强化对海外领地的控制   14.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15.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仰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新交因狐裘、旧友以鹑结丽疏,视同路人。遂令舆台隶卒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而自惭形秽”。同时,社交应酬也带有明确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为主。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www.ff70.com 材料三: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一向被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平等而斗争。   请回答:   (1)概括出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有哪些?(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9分)     17.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1分)及其历史意义。(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5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 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 “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200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3分)


www.ff70.com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5分)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B 6.D 7.C 8.D 9.A 10.D 11.B 12.A 13.B 14.D 15.D   16.(1)出现西化、商业化和平等化的特征。(3分)(2)外国的入侵,西方商品的涌入,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以及妇女为争取女权进行的斗争等。(9分)   17.(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分)(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1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1分)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4)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5分)   18.(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3分)(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3分)(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复兴;扩大就业,提高社会;缓解社会矛盾。(3分)(4)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说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学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任意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分(5分)



如果觉得《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质量检测 高中 历史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