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黄河》探究教学案例

《黄河》探究教学案例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人气:119次| 12-08
《黄河》探究教学案例 一、探究教学主题及学生认知准备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一课。   1.对应课标点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说出黄河的概况。   2.调查有关黄河开发利用的资料,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一)在本节课中教师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课前准备   (1)自主探究  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  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2.课堂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步骤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出示自学提纲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互查,巩固基础知识。   探究题1  
河名 长度(千米) 年入海量(亿立方米) 水量比
黄河 5464 480 1
长江 6300 10000 20.8
  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我国第二大河?   利用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水量的比较表,分析讨论“黄河为什么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一大河”,锻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题:2003年是我省历史上少见的多雨年份,全省平均降雨92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8%,为1916年以来同期第二位。大量的降雨给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全省有101个县(市、区)、100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86万人,受淹城市3个,倒塌房屋13.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86亿元。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华西秋雨”的影响,9月中旬河南兰考县蔡集生产堤决口,导致我省东明县南滩2个乡镇、135个村、9.68万人被水围困,23289间房屋损坏倒塌。东明段黄河大堤经历了一个多月高水位浸泡,多处发生严重险情。全省抗洪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www.ff70.com   试分析黄河发洪水的原因?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开发或治理黄河?(任选一方面作答)   教师指导的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点评学生的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梳理分析问题的思路并记录主要观点。本段材料加深了学生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从材料中知黄河带来的大量的泥沙,也给人们带来来洪水隐患。根据学生前面自学的能很快想到是“地上河”的原因。然而,气候因素是黄河发洪水的另一重要因素,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点拨。   关于黄河的治理,尤其要使学生认识到:对黄河下游的治理,不能只能在下游做文章,教师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黄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从而总结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而黄河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这样引导学生由现象看本质,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以及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录   讲授新课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河名 长度(千米) 年入海量(亿立方米) 水量比
黄河 5464 480 1
长江 6300 10000 20.8
珠江 2190 3500 7.3


www.ff70.com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课件出示]三、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水能资源丰富。   [师活动]学生总结的同时在黄河水系图出现黄河上游发源地的录像。   [师过渡]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这一河段,因为它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课件出示]2.中游的水文特点   [提问]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师生互动]   (1)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流经什么地形单元?(学生思考讨论)   (2)鼠标移至黄河中游段点击,出现黄土高原的景观图,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一片疏松的黄土景象印入学生眼帘。   (3)点击鼠标播放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视。学生可以看到滚滚黄河水把大量泥沙冲入河中,并配以片中解说。   (4)再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又是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请看黄河下游的水文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师生互动]让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图,并提出问题:下游流域面积宽窄如何,有无支流?   ①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流域面积窄、少支流,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其原因是什么?   ②学生看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过程,并仔细听解说。   ③要求学生说明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分析结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泥沙,,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多媒体动画]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课件出示]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会引起洪水灾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1.[课件出示]学以致用   2003年是我省历史上少见的多雨年份,全省平均降雨92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8%,为1916年以来同期第二位。大量的降雨给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全省有101个县(市、区)、100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86万人,受淹城市3个,倒塌房屋13.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86亿元。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华西秋雨”的影响,9月中旬河南兰考县蔡集生产堤决口,导致我省东明县南滩2个乡镇、135个村、9.68万人被水围困,23289间房屋损坏倒塌。东明段黄河大堤经历了一个多月高水位浸泡,多处发生严重险情,全省抗洪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试分析黄河发洪水的原因?   [学生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略)   [教师归纳]1.黄河下游为地上河。   2.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过渡]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怎样治理黄河?


www.ff70.com   (学生回答)一方面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教师归纳]1.中上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2.下游修筑堤坝,加固大堤;3.修筑防洪工程治沙、防洪并举。   [学生阅读]课本51页黄河小浪底工程。   [师总结]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他在防洪和治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由60年一遇减少到千年一遇。   [师转折]黄河除了洪水灾害外,还存在哪些问题?(凌汛、断流等)   [小组合作探究]3.[课件出示]以下学习提纲   (1)什么是黄河凌汛?它有哪些危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凌汛的危害?   (2)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如何解决黄河断流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人文等方面考虑来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分析](略)   达标检测检测:出示达标题   (五)(5分钟)[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回答(略)   (六)(2分钟)(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对照本节课的总结查漏补缺。   四、我的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从学生的展示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用全体的智慧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时间去获得知识,在分析黄河概况时,我先出示了黄河水系图,让学生通过预习学案上的4个题来读图思考:(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2)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3)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4)流经的省区,让学生作通过析图来得出结论。学生析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绘图、解图,使学生思维更新。绘图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办法。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快,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人的主体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为绘图使学生们全神贯注,创新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迸发,为巩固黄河源流概况这个重点,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黄河的形状及主要支流、城市画出来,并且边画边记,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贯穿课堂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针对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的分析及治理这个难点,提出问题:黄河的泥沙来自何处?为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大,针对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回答的很全面,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学生从黄土高原的性质、植被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的很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黄河的治理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不同的说法交流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三、多媒体录像辅助教学——激发兴趣,推陈出新   通过录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节课中我用录像黄河景观导课,让学生去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讲黄河中游为什么多泥沙?这个难点时通过放录像—“黄河中游的特点及成因”,再让学生根据录像上的内容加以分析总结,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突破了重、难点。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四、传授学法,指导思维迁移,学以致用,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我把学法指导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如在学案中体现学法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方法、看课本进行快速阅读指导、画图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形成空间思维的方法和记忆的规律。体现了“要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新的课改理念。   新课程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1)思维延伸:根据材料试分析黄河发洪水的原因。(2)学以致用: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合作探究使学生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延伸了教材内容,升华了地理兴趣。


www.ff70.com   但是在课堂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得过多。处理黄河的源流概况时,初次上课时,关于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支流及三游的划分等问题不能放手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讲得太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到了最后在黄河的治理时学生用的时间少,分析不透,不利于难点的解决。在第二次讲这节课时教师完全不讲,把它放手给学生,由小组长安排进行对预习提纲的展示,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检查,教师抽查即可。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节省近一半的时间。   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在处理黄河的三游的特点时,初次定稿时让学生讨论完成,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直观性强,较简单,学生讨论完全没有必要,老师也完全没必要逐一分析,可以通过看录像,直观地展现出来,可以一笔带过,而应把重点放在“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治理治理上,这样就不使学生感到知识点过多,产生厌烦心理。   3.课堂较沉闷,有小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竞争,小组竞争,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争取最大程度挖掘他们的潜能。除了口头上的赞许和掌声之外,我会比现在用更多的手段来激励学生。如把学生画的优秀的黄河图以及“堂堂清”试卷中的优秀试卷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给全体学生,既表扬了个体,又让其他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五、教研员评课   在这节课韩建梅老师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的优点:   1.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得益彰。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寓乐于学让学生充分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表现欲得到满足。同学们展示的每一个题都是小组合作的结果。例如:让学生板图,每组至少有2名同学在黑板上画黄河图,然后又有许多同学去补充、修改,基本上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2.把“三讲三不讲”真正贯彻落实到课堂中,老师做到了精讲点拨。学生会的我基本上不讲,学生明白的我不讲,老师真正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于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结论。(如地上河的成因)分层推进法能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老师的讲解步步深入,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根治黄河”的教学)。   3.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图文结合的学习能力。有人说,知识是金子,能力是点金术。将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具备了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给了学生地理“金子”又给了学生地理“点金术”,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4.迁移应用,注重和现实联系。拓展迁移。特别是“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中,用资料引出问题“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怎样治理黄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正确、完整地把握知识,并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中拓展。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5.在课堂中随时注意了反馈矫正,让反馈矫正贯穿了课堂的时钟。无论是开始的板图的使用,还是后来的读图分析中都体现了这一原则。检测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时是老师提问,有时是同桌互相检查,有时是利用学案上的题目让学生互查。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足:   1.由于时间控制不到位,对最后一题的处理略显仓促。   2.在板图的评比中反馈矫正不是很全面,两个组处理同一个题的只重视了一个组的详细指正。而对另一个图的处理相对粗略,如果再给他们自己整理的时间巩固一下会更好。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意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如果觉得《《黄河》探究教学案例》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地理教学设计 -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初中地理教学设计,黄河 教学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黄河》探究教学案例,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