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飞速资源网范文中心党团材料事迹材料急救中心科长事迹材料

急救中心科长事迹材料

飞速资源网| http://www.ff70.com |事迹材料|人气:486次| 06-23
急救中心科长事迹材料
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着一场场不为人知的生死急救之战,而“120”这群医疗战线上的特种兵,每天都在演绎着“与死亡抢时间、靠时间抢生命”的生死时速。××*市急救中心急救科长××*同志作为这群特种兵的一员,凭着对病人生命至上的执着努力,让急救生命线熠熠发光。
履职守则、不负责任和使命
××*同志,于1998年初从部队
转业被分配到急救中心工作,在这特殊的医疗行业一干就是10余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从事院前急救工作中,他始终不会忘记“120”这条生命线是老百姓的“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不会忘记自己这个特种兵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的在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把“一切为了病人和为了病人的一切”当成座右铭,并为之不懈的努力着。他凭着在解放军大学校里所培养出的一种军人特网有的行为品格,吃苦耐劳,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带头完成各项急、险、重任务,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他始终坚持在一线,哪里有困难,他就冲到哪里。
在的春天,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病魔,向人类发起了挑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承担病人转运工作的××*市急救中心处在战场的最前沿,“120”作为非典转运的第一线,他主动请缨,报名参加抗击“sars”第一线工作,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的那些日子,他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带领着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数个日日夜夜坚守在一线岗位,一接到指令,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非常时期,在卫生局的统一指挥下,120急救网络原有的运转模式打破了,承担起全市发热病人的统一转运,当时作为医务科长的他,其工作任务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同志和他带领的医护人员,冲上了与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履行了神圣的使命,不计任何报酬、不讲任何条件成功地完成了全市发热病人的转运任务,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被评为卫生系统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今年的五月,甲流感疫情日趋加重,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医疗战线打响了。急救中心承担着××*市甲流感病人转运任务,××*同志针对目前国内甲型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势,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科学筹划、认真组织,制定了“中心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预案”,积极做好防护物资和转运工作的准备。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繁重的转运任务、确保转运过程零感染率,他及时地进行相关理论培训、模拟转运和消毒流程演练。在执行甲流感病例转运的这段日子(来源:www.ff70.com http://(www.ff70.com))里,疑似病人、确诊病人不断出现,转运任务一个个传来,××*同志又是第一时刻冲上一线,穿上三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仿佛身处蒸笼,一个转运任务下来,常常全身透湿。他和转运小组的同志一起扛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共同筑起疫情的坚固防线。
在去年的四川大地震救援工作中,他更是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到了第一线。他按上级要求,积极地组织安排好到四川的救援车辆,并且先后带队到南京机场、××*火车站转运受伤人员,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急救中心的职工都说××*同志是一名院前急救战线上的“急先锋”。手机24小时开机待随时命令,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总是在现场。记得的4.17和8.26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两起特大交通事故,××*同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进行伤员分检、指挥现场抢救、组织车辆转运……,医疗抢救有条不紊、从容应对,一直到现场工作全部结束。象这样在一年中不知有多少的日子他要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大家知道在突发事件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只要是工作需要,他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节假日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日子,可对急救中心来讲,正是要应对任何突发事件和进行应急保障的时候。每到这些日子,他又总是第一个请缨,他没有一个节假日是陪家人度过的。中心人员紧张,不但急救任务繁重,而且每年还要承担大量的医疗保障任务,××*同志总是主动承担,几乎没有一次不参加,每一次都是圆满地完成任务。市区一化工厂预投产试运行,在接到保障的任务通知后,连续十余次的保障任务,他几乎次次到现场,甚至白天晚上连轴转。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应急演练,他精心组织,积极准备,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工作多次受到保彰。
爱岗敬业,甘愿为病人奉献一切。
近10年来,××*同志一直坚持战斗在院前急救第一线,哪里有困难,他就冲到哪里;哪个岗位有需要,他就顶上去,兢 www.ff70.com (www.ff70.com)兢业业,无私奉献。
院前急救工作,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的高风险、高强度、高付出和低待遇。98年××*同志作为当时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编在岗的专门从事一线急救工作的医生,他怀着对事业的追求,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选择了这一职业,而且一干就是10余年,无怨无悔。
从点滴而平凡的小
事上体现着他的这种追求。在一次(夜班)完成院前救护任务中,由于街巷道路狭小而径深,救护车无法靠近现场,患者家住五楼,当时他只身一人步行数百米赶到患者家中,当发现是一位下肢骨折的成年男性病人,由于当时医护人员配置少(只有一医一驾),家中又无其他人能协助搬运,便不顾自己的腰伤毫不犹豫的将病人背下楼后,一路背至停靠在大路边的救护车上,这时气喘吁吁的他已被汗水浸透了衣衫……。
又如:在一次转运病人的途中,患者为一老年呼吸系统危重病人,途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阻塞、窒息症状,生命垂危,此时,车上并无吸痰设备(当时装备简陋),他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但均无明显改善,这时做为一名医生他十分清楚必须立即解除气通的梗阻,才能挽救生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促使他当即做出决断,用口吸,用手抠,迅速将患者口腔中和喉头部分泌物清除出来,使一条生命得到了延续。
也许急救中心的工作在少数人的眼中“技术含量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甚至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相对差等原因,导致院前急救队伍不稳定。但××*同志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着自己心中的目标,那就是“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事业”。他在激励自己的时候,感动着别人。在急救中心只要有困难,大家自然而然地都想到找“张科长”,一线急救缺驾驶员,他上;没有急救医师,他上;技术上有难题,他解决;器械上出故障,他维修;甚至生活上有困难,还是想到他。近10年来,××*同志为急救工作放弃了太多,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内科心血管专业,但是他得到了病人的称赞,得到了同仁的信任,得到了上级的赞誉。获得全市卫生行业“百佳”优秀医护人员评比活动“优秀医生”称号、××*市“弘扬白求恩精神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献身医学,开创单位院前急救新局面
院前急救学,是近10多年来才被人们所重视,在医学领域中尚处于新兴学科,初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学科里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市急救中心建立运行于1984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较滞后,直到1997年前,一线急救人员均为临时借用,且数量不足,车辆及急救设备的配置十分简陋,“院前急救”基本维持在“运输型”状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同志于98年初转业,被上级安排到这里工作,当年的10月开始负责医务科工作,面对当时工作形势,他大胆的提出了“转变急救模式”由“运输型”向“急救型”转变的工作设想,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他还提出,急救模式转变的基础是人的认识的转变和人的素质的转变。基于这种思路,上任后,他首先开展急救人员大练基本功活动,在软件上逐步完善各种医疗“规范”、“制度”等,建立和恢复相关的培训,考核制度。首次执笔编写了中心第一部《常见危、重症院前抢救预案》、制定了《××*市急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使院前抢救、应急能力工作有章可循,步入了正轨,车载急救设备逐步得到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他本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新课题,多次在省级以上会议和刊物发表了专业论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更新知识,掌握新的院前急救技术。每当引进一种新的技术(如:不同性能的呼吸机、除颤、起搏仪等)首先都做到自己先掌握,再传授给其他医护人员。经他这些年的辛勤耕耘,市急救中心的医疗急救工作,有了明显的改观,实现了向“急救型”转变的设想。在急救医疗管理工作上,他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注重医护驾能力建设,开展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考核,抓好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加强各类专业人员对急、危、重病情的判断和应急抢救处置能力,做好急救设备和车辆配置、维护、保养和使用工作。在急救服务中,提倡做到“三明白”---即让病人或家属明白病情,明白治疗措施,明白收费标准;“四到位”---即车子开到位,担架抬到位,救治措施到位,沟通告知到位。在他的带领下,中心的业务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同志是默默奉献在“120”生命线上的特种兵。



如果觉得《急救中心科长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个人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党团材料 - 事迹材料,个人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广告联系|管理下载|游戏下载|公文中心|驾驶考试|电脑教学|教育教学|名言名句|网站地图|热门专题
Copyright © 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急救中心科长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个人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