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驻守在吉林省珲春市,担负240多公里中俄边境战备执勤任务。近年来,官兵牢记江主席“守东北前哨,扬中华国威”、“当好国门卫士,固我中华边关”的题词精神,以培养高素质国门卫士为目标,深入开展学习成才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团队全面建设。1999年9月,被***军区树为基层建设先进团
,荣立集体三等功。
以嘱托为动力,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团队建设的“第一要务”。团党委坚持用江主席题词精神统一思想,把培养高素质国门卫士作为第一责任,修订完善了开展学习成才活动规划,制定了《学习成才活动奖励实施办法》,成立了主官挂帅的领导小组,坚持季分析形势,年组织成果展评。几年来,团党委班子几次调整,但抓学习成才活动的决心没变,劲头不减,先后投入230多万元,建起了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计算机局域网,为所有连队建起了图书室、微机室和学习室,配发了36台微机。各级领导带头学习,团常委7人获得本科学历,4人攻读研究生课程,人人都是“边防通”和“基层通”,都能用外语进行简单会晤。1996年以来,团队先后有126名战士考入军校,15名优秀士兵直接提干,54名干部被破格提拔,89名干部被上级调用。
以强边固防为目标,努力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针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任务,团党委始终把筑牢官兵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提高官兵一专多能本领,增强官兵执勤守边创新能力,作为育才的主要目标。他们充分利用边境资源开展爱国奉献教育,官兵们在深山老林中守得住寂寞,在酒绿灯红面前抵得住诱惑,无一人被金钱美色拉下水。采取军政干部交叉任职、战士岗位轮换、举办培训班等办法,形成了军事干部善讲课、政工干部能指挥、专业干部懂执勤、士官骨干会组训的通才格局。把执勤中遇到的难题作为攻关的课题,组织官兵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有3名干部被军区和省军区树为科技练兵标兵。1998年以来,共开发出边防作战值班统报、军事训练成绩评定等10个应用软件;研制出背囊式高架野战帐篷、单兵野外睡袋等28种执勤器材,其中3项申请了专利。研制的多功能执勤车,被吉林省推广到边警部队使用。
以小群多路为主要途径,积极为官兵学习成才造船架桥。他们积极适应部队分散特点,建立“烛光夜校”,有计划地开办了电脑、法律等10余个专业培训班,与军需大学、吉林省经济管理学院等6所军地院校挂钩,先后有1300多人次参加函授、刊授学习,86的官兵获得毕业证书。开通“知识快车”,为一线官兵送图书6000余册,音像资料260多盒,电子读物120余件,辅导各类人才1100余人次。创办“边塞小报”,全团12个连队和4个哨所都有自办小报,人人撰稿当编辑,先后培养出430多名小记者、小作家、小书法家。团队每年都要与俄边防部队联合组织踏察、会哨、演练和互访联谊等活动,利用这些机会学习外军优长,提高素质,磨炼作风,展示了国门卫士的良好形象。
《部队官兵学习成才事迹材料》来源于www.ff70.com网,欢迎阅读部队官兵学习成才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