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以来,第二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作为组织系统的一名职工,本人先后多次参与我县讨论活动方案、集中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活动,并参与了宣传组的一些工作,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两本书,并且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部门工作实际和自身业务实践,深有
感触,受益匪浅。从事组织工作,毫不例外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笔者拟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对组织工作要有科学定位
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这两点。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简言之是“管组织、管班子、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但管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于改革开放。如果没有这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想问题、出主意、做决策、履行“五管”职能的时候,就可能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二、在组织工作中更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除组织工作以外的其他各项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事,但因为事要靠人来推动,诚然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但组织工作对象本身就是人。班子的配备、干部的选用、党员的吸收等工作对象就是一个个个体。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全面地考察,我们对人的评价就会流于印象,而印象往往取自好恶,这样不可能评价得准、评价得实。很难想象,基于不准不实的评价的用人会科学合理。另一个层面,我们工作也相当努力,但我们没能掌握组织工作的规律,不了解有关对象的工作成果,对其能力范畴、工作实绩不甚了然,效果也往往一样可怕。从这个意义上,组工干部既要掌握组织工作的精髓,又要科学的、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基础,对工业经济、财政财务、城建交通、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要有抽象掌握,要成为“通才”。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只有不断地加强后天的学习,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有关部门的职工学,放下架子,谦虚谨慎,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经验可宝贵,但经验也害人。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组织工作的对象党员干部以及组织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有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对待工作,特别要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干部、对待同志,才可能做到评价相对准确、安排相对适当、组织相对“优质高效”,才不致沦为经验主义者。
三、在组织工作实践中更要注意统筹兼顾
当前,组织工作牵头抓总的工作太多,侧重宣传教育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侧重民主监督管理的“镇务村务公开”,侧重妇联工作的“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等等,更不必说组织工作本身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人才工作了。任务如此繁重,而机构编制又有限制,组工干部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加点,出方案,写材料,落实和推进各项工作,智力和体力透支较大。如果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不学会弹钢琴,不能够抓重点,我们就会跳进事务圈子,累得要死效果还不好。胡锦涛总同志说,“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和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他又说,“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学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统筹兼顾更是组织工作的根本方法,不仅系统的领导干部,就是部门的办事人员都要这个指导思想,统筹林林总总的组织工作,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
四、在组织工作更要注重探索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机制
一切事物都有是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工作也不例外。比如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打工潮的兴起,便有了流动党员这个概念,相应的“流动党员管理”这项全新的组织工作;同时,也出现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现象和问题,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我们不善于探索规律,总结方法,我们就会被这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事务缠得焦头烂额。还有一些传统的组织工作如干部管理、组织建设,也在逐渐揭开神秘面纱,组织工作要实现“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要落实人民群众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求在不断提高,内容在不断完善,手段在不断创新。所以如果离开了科学的机制指导,很容易让人束手无策。而科学机制的建立的主体,也只能是实践中的组织工作者。
组织工作机制主要有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干部培养选拔监督机制、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等等。每一个机制里面,又有许多具体的制度支撑。机制也好,制度也好,既相对稳定,又不断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今天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时代要求,深入研究实际情况,在把握规律性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组织工作机制的完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