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见习总结
十一周的周二早上,我们班前21名同学到学校附近的技校见习,负责上课的是一名女教师,我们都叫她李老师。我们见习的教室是电脑室第三机房,上课内容为数据管理。连续两节课,李老师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课,我们边听边记边思考,听上课基本内容,记李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思考她的教学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短短的两节课,却让我们学习到许多、领悟到许多。见习后,带队的苏老师与我们进行点评,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都有自己的领会与领悟。
上课前,我们22个人(加上苏老师)“浩浩荡荡”地走入技校校园,来到机房。机房还没开,我们就先在外面等着,并跟苏老师讨论着呆会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做的事。老师说,我们现在是见习生的身份,比学生高一层次,却又比教师低一层次,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修养、有形象,不能像以前一样嘻嘻哈哈,凡事随着自己喜好。我们听了,了然地点点头,知道自己现在的一举一动有着跟以前截然不同的影响,做事也多了个“心眼”。
上课时间到了,我们井然有序地走进机房,坐在机房靠后的两排机子前,学生也都坐在自己的坐位上,等待着老师讲课。开始上课,李老师坐在讲台的电脑前,用她的主电脑控制着我们下面的电脑,我们的电脑屏幕出现了她这节课要用的一些文件,李老师也开始了她这一节课的讲授。
李老师先让同学们看了几个清单,如功课表,成绩单,员工工资表等,由此引导出数据清单的定义。知道了什么是数据清单,接下来就应该知道该怎样来建立数据清单。于是李老师循序渐进,进一步来讲数据清单的应用。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李老师把它分成三大部分:建立数据清单、数据排序和数据。首先是讲数据清单的建立,她在上面演示着,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前注意着老师的建立过程。李老师在建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怎样建立,还不时地指出在建立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指出一些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如录入一个数据后,不能直接按ENTER键,需要全部录入完才可以,不然数据就不完整,得重新录入。
理解什么是数据清单以及建立数据清单这两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基础,李老师用了整整25分钟来详细地讲解、说明,让学生便于理解,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
基础知识讲完,接下来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李老师利用刚才建立的数据清单,进行数据排序的教学。她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三小点:按某一列的排序、按多列排序以及对这部分内容的拓展。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她用了13分钟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演示。为了巩固刚学的内容,在讲完这三点之后,她就讲解了课本中的一道练习题。练习做完,就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数据)的教学。由于时间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全部讲完,只讲了数据的定义,以及有关数据处理方式中的一种:自动筛选。演示完自动筛选的方法、过程,李老师就布置了三道作业题,要求学生在第二节课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下课铃响了,老师第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第一节课的学习,以及我们第一节课的见习都到此圆满结束,只等着第二节课的到来。
第二节课,李老师并没有讲其它的内容,她只让学生做上节课留下来的作业。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前做作业,老师在下面巡视,我们则边做作业边观察着老师和学生的活动。就这样,第二节课就在各自的任务中结束了。下课前,老师让学生把作业上传给她,并要求学生课后要多练习、多实践,巩固学过的内容。
下课了,我们的见习也到此结束。见习的结果是,我们都受益匪浅。李老师新课的引入通俗易懂,教学内容有条理性、语言流畅、熟练,对内容的讲解详细、重点突出……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李老师的教学也不是说完美无缺的,它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有待改善的地方,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提高我们的警惕,以便有利于我们以后的教学。这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www.ff70.com]
一、缺少互动
新课标下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造施展才能参与课堂的机会。突破旧的传统的我讲你记,我教你学的方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过渡的人。
缺少互动,也就缺少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机会,也必然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场面,这不符合新课标下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李老师的课堂设计正好忽略了这点,她第一节课全部讲内容,且是自己操作,学生只是听、看。第二节课不是让学生做练习,而是做作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只能做而不能问。会做的同学认真地完成作业,不会做的同学只能东张西望,有时问一下旁边的同学,有时偷偷地聊着天,有的甚至不做作业而在做别的事情……这样的场面是任一个教师都不愿面对的。所以,在“数据管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改变一下课堂的教学设计,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将两节课结合起来,不是一味地教,一味地做,而是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自已学习、探索,在遇到不懂时向老师或其它会的同学请教,这样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让会的同学演示给其它同学看,因为是同学,学生会更有兴趣去听、去学,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更佳,学生也得到锻炼,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语速快,内容也讲得快
在教学过程中,语速应该适中,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根据所学的内容适当地增减语速。语速太快,会让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听起来也比较吃力、费神。有些同学会尽力地听下去,而有些同学会很泄气而不去听,这样,教学就存在着缺陷、弊端,而内容讲太快也一样会出现各种问题。内容讲得太快,学生还来不及理解、消化上一个内容,下一个内容就已经到来了。这样,学生只能把老师讲的内容泛泛地听过,而没有尽心地去理解、记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使接下来的教学难以开展、实施,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语速适中,这是教学的关键;内容间的衔接要自然;重点内容要讲得细而非快。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听起来也感觉自然、轻松,不用担心老师讲太快而自己跟不上,这样就少了很多顾忌,有更多的心思去听课、去学习,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为自己的自主创造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教案用DOC设计,讲课时一直在DOC与EXCEL之间切换
教案用DOC设计,既简单又方便,但在教学中却不见得能达到好的效果。DOC上的文字、内容一般多而密,而且具体位置比较难确认,假若改成用POWERPOINT之类的课件,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讲解,这样在教学中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老师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看理论文字,这样就一直在DOC与EXCEL之间切换。看似有利于于学生,实际上却让学生眼花缭乱,一会儿DOC,一会儿EXCEL,两者什么时候会出现让人捉摸不定。其实,老师可以还原两个窗口,将它们放到适当的位置,让它们同时出现,便于比较、学习。
在这次见习过程中,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有待改善之处,我们都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好的地方,我们会好好地借鉴、学习;对于教学中有待完善之处,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时时警惕着、注意着,让学生的学习,自己的教学有所保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造施展才能、参与课堂的机会,突破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