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最新排名显示,李嘉诚再次蝉联世界华人首富。99年那次“李嘉诚卖橙”(卖掉欧洲 Orange 电信股份 ),一笔生意净赚上千亿港元,至今仍是商业史上一笔光辉奇迹。
可针对手头只拥有十来万资金(还是人民币)的你,光是“临渊羡李嘉诚”有什么用?还不如“退而结网”吧!来看看李嘉诚白手起家,走过怎样一条轨迹,是用什么眼光来挑选创业项目的——注意,没有一种商机可以重来,也就是说,即使李嘉诚今天重来一次白手创业,也不可能再靠塑料花起家!但是,成功背后的商业逻辑却相通——所以李嘉诚重来,依然可以靠另一种符合“塑料花商业逻辑”的项目,再次挖到第一桶金。
一、切入点——商业时机最重要
李嘉诚做塑料花时,创业资金实在很少,但切入时机准确无比——当时香港经济起飞,很多中产家庭形成,对居室美化有着强烈需求。可香港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定没时间去伺候真实鲜花,而李嘉诚的塑料花仿真度极高,真假难辨,因而大受欢迎。如果李嘉诚再早些,那些中产家庭没形成,自然没那个需求。而晚上二年,时机不等人,也就不需要李嘉诚再来创业了……
二、锁定“目标客户群”越准确,才越容易成功
李嘉诚大概也认同犹太人的名言:“赚女人和小孩的钱”。所以把创业时的目标锁定在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特征描绘非常容易,这些女性有一定审美品味,工作压力大需要靠美来调剂,并且消费能力颇高—— OK ,仿真塑料花正好符合她们的消费诉求。目标客户群准确了,李嘉诚迅速把塑料花做得美轮美奂,而且无论色彩、造型、价格都针对性极强,最终一炮而红。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由网上搜集或网友上传,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仅能作为学习研究目的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请您于24小时内自觉将其删除并向著者购买使用许可证。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