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气:204次| 01-15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 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 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 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
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
4.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引导】
1.讲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要求学生记忆)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
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
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三、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
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引导】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 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 、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 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四、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旗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1891年,应日本 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哪次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www.ff70.com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此类综合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考查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多阅读几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关键词句找出 ;第二,注意史料中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或态度;第三,仔细审题,归纳概括,答其所问。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1894年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后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他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日舰撞去,不幸被击沉,邓世昌与舰上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指的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给日本。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只顾个人、不顾国家,腐朽堕落,制度不完备,管理松懈等等。
五、反思总结 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 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 D
二、1.1896年。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日本;《马关条约》。3.三国时,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课题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列强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义和团兴起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丑条约》签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关系.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主要过程。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史实,使学生产生“勿忘国耻”和“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结,并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通过清政府“痛剿”义和团,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认识腐朽的清政府已发展成为完全依靠帝国主义、维护封建统治的“洋人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初步理解旧式民族反抗的作用和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义和团所代表的旧式民族反抗的作用和局限性
2.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
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性质性质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总结三次侵华战争,三批侵华条约,并比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历史发展顺序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瓜分狂潮——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1894)———(1895)———(1895—)——(1898)———(1900)————(1900)
  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2.开始的标志:德国抢占胶州湾
  3.表现:
  1)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经济上: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增设银行
  4.破产: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三.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
  组织基础:义和团组织
  2.时间:1898.10——1900
  3.口号:“扶清灭洋”
  4.过程:
  1)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进入京津:
  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
3)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4)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6.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7.特点:
  1)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l90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www.ff70.com   2)其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8.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9.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
综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10.启示:旧式的农民革命不能救中国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过程:天津——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
  4)条约:《辛丑 条约 》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
  6)《辛丑条约》的影响:
  ①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②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
  ③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④清朝官兵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他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 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板书设计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历史发展顺序
  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义和团运动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如果觉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日战争 历史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